《长征》读后感
从上小学在课本上读《长征》时,就对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英勇不屈的精神充满了无比敬仰和崇拜,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重读《长征》,感受的是不仅是红军的长征精神,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王树增的纪实文学《长征》,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、宏大的叙事结构、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,全景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,书写了这部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,也增进了我对长征精神的理解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所展现的迎难而上、坚忍不拔的大无畏精神,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,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
长征,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,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,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,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。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,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。而红军长征所克服的艰难困苦远远不止于道路难行。他们穿着草鞋或打着赤脚,背负着装备行李,牵着马匹,还要以担架、搀扶等各种形式带着伤员,很多时候天上有敌机轰炸,背后有敌军追击。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·斯诺在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一书中写道:在沿路上,平均几乎每天有一次小的战斗,平均每天走七十一华里。“如此大军以此平均速度走过许多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,这真是一种惊人的行走。”斯诺感叹。在漫漫征途中,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,跨越近百条江河,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,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,穿越了被称为“死亡陷阱”的茫茫草地,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。
长征历时之长、规模之大、行程之远、环境之险恶、战斗之惨烈,是今天的我们无法想象的。“风雨浸衣骨更硬,野菜充饥志越坚;官兵一致同甘苦,革命理想高于天。”正是怀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,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,党和红军在艰难困苦中一步一步走出了胜利的路。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那场伟大远征已过去了80多年,不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,也为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留下了无价的精神遗产。在建党98周年之际,重读《长征》,也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“为有奉献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”!长征永远在路上,无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,无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,都要大力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,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。
(杨埕水库管理处 王英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