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水思源 国有青年
我们于盛世之中绽放,亦如黎明中的花朵。梁启超先生曾说过“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。”作为一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新时代供排水人,我对水有着特殊而真挚的感情,它是哺育我成长的“母亲”,更是为我指明人生的“良师。”
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”---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了无数的中华儿女,被冠以“中华民族母亲河”的美称。回首中国近代史,列强侵略、辱国条约、日寇猖獗,中华民族于危难存亡之际,炎黄子孙觉醒之时---黄河河畔走出的“铁血将军”杨靖宇,受党组织派遣,创建并领导了东北抗日联军,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,最后孤身一人与日寇战斗了几个昼夜,壮烈牺牲,年仅35岁。他曾说过:“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,还有中国吗?”黄河之水养育的青年,拥有着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黄河精神,也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的先驱者,董存瑞,黄继光…才有了我们独立自主的中国!他们以抛头颅洒热血的青春,在战争时代诠释了壮烈的爱国情怀!
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”---波澜壮阔的长江,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。自古就是打江山难,守江山更难,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年代,党和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,粮食严重短缺问题显得尤为关键。就在这紧急时刻,一位成长在长江岸上的青年站了出来,他就是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。23岁的袁隆平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致力于农业方面的教学与研究,直到他30岁时发现了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后开始了“杂交水稻技术”的研发,他说:“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,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。”曾经有外国专家嘲笑他、讥讽他“杂交水稻简直是天方夜谭”甚至国内都出现了同样的声音,而他却说:“搞科研,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,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。”终于,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再重来,从青春年少到华发初生,1980年杂交水稻的研究全面成功,为水稻增产开辟了新途径,几乎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粮食短缺的问题,同时向亚非拉地区80多个国家提供技术支持,培育上万名技术人员,向“让人类不再承受饥荒”的宏伟志愿迈进了一大步。袁隆平代表了具有自强不息、敢为人先、胸怀天下的长江精神的一代青年,他们用灼热的青春,在艰苦时期履行了豪迈的护国誓言!
“万艘龙舸绿丝间,载到扬州尽不还”---已列入世界遗产项目的京杭大运河,被公认为人类文明的奇迹。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,我们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,伟大的飞跃需要伟大的奇迹,伟大的梦想需要充满生机的青年!王亚平,这位80后摘星星的妈妈,创造了“九天揽月”的奇迹;马晓东,这位86年出生的中国大数据行业领军人物,研发出健康码、行程码,创造了全国新冠防疫管控奇迹!更有数以万计的默默无闻的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着奇迹...他们用智慧的青春,在这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实现着壮丽的强国梦想!
水是万物之源,一方水土一方人,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,也承载着一个国家的民生民计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做出指示:以水定城,以水定业,高度重视水安全风险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水润民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。我有幸成为这重要环节中的一员,我生长在运河古城,求学于长江江畔,领略过黄河磅礴,把控着供水安全。“担当和责任”是我对供排水人的理解,“淡泊与奉献”是我作为供排水人的工作理念。我是一名共青团员,要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,发扬中华民族崇高精神,以先进人物为榜样,在党旗的指引下,用一份坚守、一份力量向新时代递交一份满意答卷!
新区公司张一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