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州供排水科研创新为发展赋能
2021-12-17 20:39:00
水务行业是事关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,是保障人民生活幸福的基本要素。近年来,在全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举措频出、国有资本布局持续优化的发展背景下,沧州供排水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在抢抓战略机遇中聚焦开好局起好步,努力修炼内功,不断拓展外延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,加速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水务企业。
加快智慧水务建设,构建水务物联网。以从“源头到龙头”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采集、分析预警、智能控制为重点,建成4个智慧水务运营平台和3大网络体系。打破管理和数据边界,生产、抢维修、客户服务、营收等实现线上、线下协同作业;水厂、污水处理厂、加压站完成自控改造,实现衡压、优质运行。同时,管网地理信息、管网水力模型、区块化管理、智慧水务调度平台、外业巡检等专项系统投运,初步构建起运行智能化、管理可视化、调度精准化的水务管理物联感知体系,管控模式发生根本转换。实施智慧水务建设以来,市区水厂主要生产节点已实现无人值守,运行所需人员减少,电耗降低6%,市区管网漏损率下降近3个百分点,提质增效明显。
打造产业科技优势。推行产、学、研结合,企业以水务全业态提供研发支持,引入上海大学、上海同济环境公司、天津三博水科、建投信开等高水平科研科技单位,组建专门实验室,围绕工艺难点,贯彻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理念组织攻关。近几年,累计开展13个科研项目,含国家级1项、省级8项,已取得省级成果11项、国家专利5项、软件著作权1项。其中,“污水厂碳氮磷高效回收与污泥减量项目”磷回收效率超过80%,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,将产生显著环境效益;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及SCI录用。企业正在申报“省级技术创新中心”,进一步扩大了水务产业优势,为发展增添科技动力。
激发全员创新热情。出台创新奖励规定,创办“创新专刊”,累计编发6期、81篇,每年来自生产一线的各类技术革新、发明创造达百余项,搭建起全员创新平台。集中对50余项创新成果进行了表彰奖励,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。
加快智慧水务建设,构建水务物联网。以从“源头到龙头”生产全流程数据实时采集、分析预警、智能控制为重点,建成4个智慧水务运营平台和3大网络体系。打破管理和数据边界,生产、抢维修、客户服务、营收等实现线上、线下协同作业;水厂、污水处理厂、加压站完成自控改造,实现衡压、优质运行。同时,管网地理信息、管网水力模型、区块化管理、智慧水务调度平台、外业巡检等专项系统投运,初步构建起运行智能化、管理可视化、调度精准化的水务管理物联感知体系,管控模式发生根本转换。实施智慧水务建设以来,市区水厂主要生产节点已实现无人值守,运行所需人员减少,电耗降低6%,市区管网漏损率下降近3个百分点,提质增效明显。
打造产业科技优势。推行产、学、研结合,企业以水务全业态提供研发支持,引入上海大学、上海同济环境公司、天津三博水科、建投信开等高水平科研科技单位,组建专门实验室,围绕工艺难点,贯彻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理念组织攻关。近几年,累计开展13个科研项目,含国家级1项、省级8项,已取得省级成果11项、国家专利5项、软件著作权1项。其中,“污水厂碳氮磷高效回收与污泥减量项目”磷回收效率超过80%,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,将产生显著环境效益;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及SCI录用。企业正在申报“省级技术创新中心”,进一步扩大了水务产业优势,为发展增添科技动力。
激发全员创新热情。出台创新奖励规定,创办“创新专刊”,累计编发6期、81篇,每年来自生产一线的各类技术革新、发明创造达百余项,搭建起全员创新平台。集中对50余项创新成果进行了表彰奖励,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。
(企业管理部)
上一篇:优化营商环境做好“加减乘除”打造“四位一体”服务
下一篇:集团党委召开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